九阅书云 > 其他小说 > 师说:人文经济学

师说:人文经济学

更新时间: 2025-01-05 19:27

01//纳什和博弈论如何变革了经济学01//纳什和博弈论如何变革了经济学我们先来看经济学由于纳什或纳什均衡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在古希腊时代,经济学是道德哲学的一部分。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创立了现代经济学,但他的第一本书是《道德情操论》,斯密本人是格拉斯哥大学的伦理学教授。在斯密之后,纳什之前,经济学被简单地理解为有关物质、财富的生产和配置的理论。

在纳什之后,经济学研究扩展到了社会制度中的激励理论,或者简单来说,经济学研究的是制度和激励问题。经济学关注资源配置理论的时候,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财富如何生产、如何分配。当经济学关心一般的社会制度和激励机制时,关注的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在这样一个转变中,纳什均衡的提出发挥了革命性作用。

我们再往前看以资源配置理论为核心的传统经济学,这个经济学的核心就是价格理论。我们过去说,懂不懂经济学就看你懂不懂价格理论。比亚当·斯密更早的人,如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等人研究经济学,他们更喜欢用数学的方式、线性代数的方式分析问题。用这种方式分析问题最容易分析的就是物质财富,因为物质财富在物理上有一个量,从货币的角度看也有一个量。

物质财富生产特别适用于定量分析法,经济学也越来越转向研究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在这个理论中,每个人决策时面临的是非人格化参数。在决定买什么、不买什么,或者找这个工作还是那个工作时,我有一个偏好,剩下就是各种参数,比如价格参数,苹果或桃的价格啦,工资是多少啦,我不需要考虑其他人的想法。

但是我们知道,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市场中,我们假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价格来体现,或者说价格是一个参数,所有人都一样,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最优选择,于是就形成了需求函数。每个生产者有自己利润最大化的选择,于是就形成了供给函数。在市场中,似乎总有一只无形之手来让需求和供给相等,于是达到了所谓的均衡,这就是传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所谓均衡,在传统经济学里是指价格处于这样的状态:需求等于供给,每个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每个生产者达到利润最大化。在均衡状态下是没有利润的,所有的利润都是成本。如果大家记得经济学思维中的成本是指机会成本的话,均衡情况下就没有利润。这是传统的经济学思维。这种思维进一步简化就变成了成本—收益分析,或者叫供求分析。萨缪尔森的书里有一句话:“只要会说需求和供给,鹦鹉都能变成经济学家。”这是传统的经济学。

经济学家在发展出了这套非常成熟的价格理论之后,做出的数学分析确实非常完美、非常漂亮。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分析其他社会问题,我们一般叫作理性选择行为。但当我们这样去分析时,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其中一个困难就是大量的经济行为其实是没有价格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政治谈判和竞选就没有价格,这里的“没有价格”是指没有用货币表示的价格。

另外,人们在实际行为中关心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比如,我找工作并不是只关心工资,我还关心其他的,如工作环境、未来对我职业选择的影响,还有这个职业的社会声誉。有些职业的工资可能不高,但是它使我们有成就感,比如媒体。做媒体工作的工资不算高,但是为什么好多人愿意做呢?因为它能使人很有成就感。我们通过媒体知道每天发生的事情,媒体人往往有另外一种追求,而不只是为了赚钱。经济学家其实也是这样。这个是传统经济学难以分析的。

还有,人在做决策时,面临的不一定只是非人格化的参数,还面临其他人的决策。有时候,我做还是不做某件事,依赖于你做还是不做。或者说,我愿意选择什么,依赖于你会选择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只面临一个价格或收入等非人格化参数。

举一个例子,两个人讨价还价。在这个过程中,我出什么样的策略,我的价码是多少,依赖于我判断你能给出的价码是多少,而不是说我通过一个确定的价格参数来机械性地选择。即便应用于最简单的例子——去地摊上买东西,传统价格理论的局限性还是很大。

传统经济学假定,一个生产者在做决策时,首先要要素价格给定,接着要产品价格给定,然后最小化成本,选择最优生产组合,再选择最优产量。假定中,产品价格是给定的,但竞争中并非如此。

比如,寡头企业决策时,价格不是给定的,因为价格多少不仅取决于它,还取决于对方,这是看得见的有限的人的行为。这时,传统的价格理论就没有办法分析。这点也说明,为什么现在我们讲的博弈论特别是非合作博弈是1938年法国数学家古诺做出分析后才出现的,因为他是第一个真正用数学模型分析寡头竞争的人,而不局限于一个我们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

当然了,这些局限性并没有阻碍经济学家试图把传统价格理论应用于非经济问题的研究。这方面的典型人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他试图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去分析所有的人类行为问题。另外,我们知道,法经济学也试图用成本—收益方法来阐述传统的法律制度。

现在来看,这些研究总体上并不令人满意。这时,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为一般化的分析方法来克服刚才讲的价格理论的缺陷:它可以分析非价格、非物质的东西,可以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互动情况。这个理论就是博弈论。

在纳什之前,也有其他的经济学家提出过类似的理论,比较有名的像刚才讲的古诺,以及计算机的发明人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还有他的合作者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m),但博弈论真正成形还要归功于纳什。所以,我们一般认为,非合作博弈的创始人就是纳什,他把前面已经发展出来的理论组装了起来。纳什对博弈论的贡献,某种意义上就像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贡献,在斯密之前也有好多经济学理论,亚当·斯密是第一个把它们组成为系统理论的人。

我们知道,纳什发展出的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纳什均衡。我在这里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首先我要纠正一点,我们一般讲的博弈论就是非合作博弈论,但在中文里特别容易误解,觉得非合作博弈是研究人怎么不合作的。事实不是这样的,非合作博弈研究的是每个人独立决策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我们恰恰是希望用非合作博弈理论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不合作,只有搞明白了为什么不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合作。

什么叫博弈论?博弈论指的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行为互动的一般理论,所谓社会就是互动。很多经济学家对博弈论的应用范畴评价极高,比如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另外一个经济学家塞尔久·哈特(Sergiu Hart)在文章里说,博弈论可以视为整个社会、科学、理性一脉的总括。我们研究的人的行为有理性的、有非理性的,博弈论为理性行为分析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

这里我们讲的社会,可以广泛地理解,既包括人类个体组成的社会,也包括其他各种个体组成的群体,比如,公司、国家、动物、植物、计算机这些都可以应用博弈论。我们研究国家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都符合我们讲的社会范畴。

博弈论不像经济学或政治学等学科那样,这些学科采取不同的就事论事的框架来对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如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国际贸易、税收、选举、遏制,还有动物行为等;相反,博弈论是先提出一些一般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所有互动的情况,然后考察这些方法具体应用会产生何种效果。

博弈论为我们分析整个社会变化和社会结构提供了一个微观基础。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杰·梅尔森(Roger Myerson)教授曾说,发现纳什均衡的意义可以和生命科学中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意义相媲美,纳什构造了经济分析新语言的基本词汇。另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认为:越来越多的博弈论语言变成了经济学语言,越来越多的纯理论就是指博弈论,我们现在讲的社会科学的纯理论就是指博弈论。这种评价是相当高的。

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论,所以在纳什之后,我们的经济分析不再是简单的资源配置理论,不再是简单的价格理论,而是可以分析各种各样制度的理论,包括市场制度。传统经济学只分析市场制度,我们现在要分析大量的非市场制度;传统的经济学只分析物质的生产和分配,我们现在不仅分析物质的,还分析非物质的,或者不仅分析经济问题,还分析社会、政治、文化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还可以分析制度是怎么演化的,这个传统经济学没有办法分析。有了博弈论之后,制度演进分析变得容易了。

所以,博弈论使得经济学发生了根本性转型,也正在使得其他社会科学发生这种转型,包括政治科学、法律,甚至包括最基础的心理学、社会学等,包括对动物、动物学的研究,都在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

这里讲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从博弈论或者以纳什划分为界,纳什之前和纳什之后,经济学是很不一样的。现在大学教科书里,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主要是资源配置理论或价格理论,这个过去叫微观经济学。博弈论作为单拎出的一部分,有些教科书会把它放进去,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放进去,放进去的分量非常有限,比如,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有一点博弈论的内容,但是大部分内容仍然是以传统价格理论为主。

详细介绍: